鸭嘴龙

作者 动物世界 浏览 发布时间 12/10/29 点击评论

鸭嘴龙

鸭嘴龙

家族档案
中文名称:鸭嘴龙
拉丁文名:Hadrosaurus
生存年代:晚白垩世
化石产地:美国新泽西州
体型特征:长7一10米
食性:植物
种类:鸟脚类
释义:嘴巴像鸭子的蜥蜴

  鸭嘴龙长10米左右,以植物为食。它的头骨较商,一双大大的眼睛长在脸颊两侧,与马、牛的眼睛相似。由于眼睛能够向上移动,而且还有比较大的视神经,所以鸭嘴龙的视力很好,能够对肉食性恐龙保持高度的戒备。鸭嘴龙的嚎部由于前上领骨和前齿骨的延伸和横向扩展,构成了宽阔的鸭状吻端,所以被称为“鸭嘴龙”。
  讲到鸭嘴龙的特征,它的名字已经告诉我们它有一个扁平的类似鸭嘴的嘴巴。扁平的嘴巴里面密密麻麻地排满了2000颗菱形的牙齿(大概是已发现恐龙中拥有最多牙齿的品种)。除了数目惊人,这些牙齿还有另外一个特征,它们还是倾斜的,且互相重叠,齿上有洗衣板一样的磨蚀面,旧的牙磨光了,新的又长出来补充。而且鸭嘴龙上下领的牙齿可以交错咬动,再加上发达的关节系统和强壮的肌肉,能自由地推动上下领的运动,所以这些牙齿能够把坚韧的植物纤维切断并磨成糊状,可见它们是非常有效率的进食机器。
  和较早期的植食性恐龙比较,这种牙齿排列方法增加了磨碎食物的效率。
  植物利用本身结构的转变,适应了由温暖潮湿的侏罗世过渡到较干旱的白垩世的变化。而植食性恐龙则随着食物的变化而不断进化。鸭嘴龙在食物处理机制上的进步增加了适应环境的能力,令它们成为白圣世最成功的植食性恐龙之一。
  鸭嘴龙的行动方式在发现之初就引起了不少古生物学家的注意。最初,古生物学家在拼凑化石骨头的时候,把它们复原为用2只脚行走的动物。后来,化石证据证明它们既可以用2只脚行走,也可以用4只脚行走。在利用两只脚行走的时候,尾巴有助保持平衡。
  鸭嘴龙的后肢很强壮,可以快速地逃避肉食性恐龙的追捕,与它同时间生活的有不少巨型肉食性恐龙,例如着名的暴龙。以体型来看,鸭嘴龙算是中型的植食性恐龙。
  有意思的是,最初,古生物学家认为鸭嘴龙是在水中生活,但现在已经推翻这一理论,鸭嘴龙并没有生活在水中,最多就是在遭受暴龙的攻击时,才会偶尔游行于水中逃脱。
  鸭嘴龙的家族观念很强,成年恐龙会很好地保护它们的巢穴,并给幼龙喂食,直到它们长到能够自己出去觅食为止。
  鸭嘴龙是鸟脚类恐龙最进步的一大类。在亚洲及北美洲等地,晚白奎世的鸭嘴龙化石到处都有发现。
  鸭嘴龙类可分为两大类群:一是头顶光平、头骨构造正常的平头类;另一类是头上有各种形状的脊冠或棒型突起,鼻骨或额骨变化较多的栉龙类,如副栉龙。除此以外,还有变化不大、较原始的鸭嘴龙及前领骨和鼻骨特化成盔状的鸭嘴龙。

鸭嘴龙

通过研究恐龙化石所保存的围岩类型,以及恐龙占据领地区域的不同,科学家区分了北美恐龙不同的类型。
研究发现,鸭嘴龙(Hadrosaurs or duck-billed dinosaurs)与小型鸟脚下目恐龙(ornithopod)中的奇异龙(Thescelosaurus),都喜欢沿河边栖居。而另一方面角龙下目(Ceratopsians),包括著名的三角恐龙(Triceratops),则喜欢栖居在内陆几英里的地方。研究刊登在《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辑:生物科学》(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的网络版上。
文章完整的描述了不同恐龙的分布示意图,并解释了几种大型食草动物如何共存。
耶鲁大学的T.Lyson 和N.Longrich,分析了来自加拿大西部、美国蒙大拿州、怀俄明州以及其周边地区的多于300个化石样品,并区分出超过6种的恐龙类型。
Lyson注意到不同物种在地理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他和Longrich研究了博物馆的化石藏品,一些藏品包含了化石所在围岩类型的信息,研究者甚至能辨识围岩岩性是泥岩还是砂岩。
Lyson说:“古生物学家发掘化石时通常会扔掉许多废弃的东西,如围岩等,我们使用这些东西来辨识不同种恐龙生存的环境。”







动物世界群号:28964334 动物讨论群号:105971422 鬼故事群号:73813629 联系QQ:572223115@qq.com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联系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旧版
本站动物世界视频和文章都来源于互联网多数为原创,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确认之后我们将立即删除
Copyright 2006-2009 Powered By DW20.COM.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90159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