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雷拉龙

作者 动物世界 浏览 发布时间 13/01/03 点击评论

艾雷拉龙

艾雷拉龙

  艾雷拉龙(学名Herrerasaurus ),又称黑瑞拉龙、埃雷拉龙、黑瑞龙或赫勒拉龙,是最早的肉食性恐龙之一。
  所有已知的标本都是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亚西北部的三叠纪晚期地层发现,属于卡尼阶早期,约2亿2800万年前。模式种伊斯基瓜拉斯托艾雷拉龙是由奥斯瓦尔多·雷格(Osvaldo Reig)于1963年命名,且是此属的唯一种。
  多年来,艾雷拉龙的分类都不清楚,原因是它最初只有一些化石碎片。它曾被认为是基础兽脚亚目恐龙、基础蜥脚形亚目恐龙、基础蜥臀目恐龙,或者不是恐龙。但是,随着1988年发现了大部份完整的骨骼及头颅骨后,艾雷拉龙在至少五个关于兽脚亚目演化的研究中,被分类为早期的兽脚亚目或早期蜥臀目。
  艾雷拉龙是中型的双足恐龙,属于艾雷拉龙科,这群外表相似的动物,是最早期的恐龙演化扩散结果。
  艾雷拉龙是轻巧的肉食性恐龙,有长尾巴及相当小的头。它的长度估计有一6米,臀部高度超过1. 1米,体重约为210一350千克。一个最初被认为是富伦格里龙的大型标本,头部估计长达56厘米。
  头颅骨艾雷拉龙的头颅骨长而且窄,且几乎没有所有后期恐龙的特征,却与较原始的主龙类(如派克鳄)没有多大差异。
  它的头颅骨上有5对洞孔,其中两对是眼窝及鼻孔。在眼睛与鼻孔之间是一对眶前孔,及一对长1厘米、像裂缝的洞孔,称为原上领孔。在眼睛后是大的下孔。这些洞孔有助于减低头颅骨重量。
  艾雷拉龙的下领有个灵活的关节,这可以容许它的下领骨头前后移动,抓住猎物。这种特征在其他恐龙并不常见,但一些蜥蜴仍保有这种特征。下领的后部亦有洞孔。嘴部有锯齿状牙齿,牙齿往后弯曲,颈部修长、灵活。
  四肢艾雷拉龙的前肢相对较短,是后肢长度的一半。服骨及挠骨较短,而手部长。
  拇指及第二、第三指都有锋利及弯曲的爪,可以抓住猎物。第四及第五指很短小,没有指爪。
  艾雷拉龙可能是最早的恐龙之一,或是最早有双足兽脚亚目形态的动物。它的后肢强壮,位于身体正下方,股骨较短,而脚掌较长,可见它善于奔跑。
  尾巴用作平衡,会以重叠的尾椎突来使部份尾巴硬化,这亦是适合高速的构造。
  原始与进阶特征艾雷拉龙是谜一样的生物,有很多不同恐龙的特征。虽然它有大部分恐龙的特征,但仍存在着不同之处,尤其是在臀部及腿部骨头的形状上。
  它的骨盆与蜥臀目相似,但髓臼只是部分中空。肠骨只以两根荐骨支撑,是一种原始特征;耻骨向后,则是驰龙科及鸟类的衍生特征。
  再者,耻骨的末端是呈靴形,与鸟兽脚类的很相似;椎体的形状则像异特龙的沙漏形状。
  分类艾雷拉龙属于同名的艾雷拉龙科,这科生存在三叠纪中期至晚期,但是它们在演化树上的位置却不清楚。它们可能是基础兽脚亚目恐龙,或是基础蜥臀目恐龙,或者其实是早于晰臀目与鸟臀目分裂演化前的恐龙。
  此分支内其他的成员包括,同样来自阿根廷伊斯基瓜拉斯托组的始盗龙、巴西南部圣玛利亚组(Santa Maria Formation)发现的南十字龙、美国阿利桑那州石化林国家公园(钦尔组,Chinle Formation)的钦迪龙,可能还有得克萨斯州的盒龙。但这些动物之间的关系却不清楚,且非所有古生物学家都有共识。
  其他可能的基础兽脚亚目恐龙,如印度三叠纪晚期的艾沃克龙及巴西三叠纪晚期的Teyuwasu,都可能与艾雷拉龙有亲属关系。
  在1992年,奥尼拉斯·诺瓦斯(Fernando Novas)将艾雷拉龙科定义为包括艾雷拉龙、南十字龙,及它们的共同祖先。
  在1998年,保罗·塞里诺(Paul Sereno)将艾雷拉龙科定义为包含伊斯基瓜拉斯托艾雷拉龙,而不包含家麻雀的最大演化支。
  在2004年,麦克斯·朗格(Max Langer)则创立了一个较高阶级的分类艾雷拉龙下目。
 







动物世界群号:28964334 动物讨论群号:105971422 鬼故事群号:73813629 联系QQ:572223115@qq.com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联系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旧版
本站动物世界视频和文章都来源于互联网多数为原创,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确认之后我们将立即删除
Copyright 2006-2009 Powered By DW20.COM.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9015983号-1